启高资本张勇:要与有技术的企业“谈恋爱”

首页标题    新闻    启高资本张勇:要与有技术的企业“谈恋爱”

在启明创投的十年里,张勇和他的团队所投的项目全部实现盈利,没有任何亏损。在张勇眼里,短期过于火热的板块并不具备吸引力,投资应找到具有独门技术的企业,并在前期与之谈一场足够长的“恋爱”,增进相互了解。

文/曹欣蓓

 

 

从启明创投离开后,张勇博士创立了启高资本。

 

张勇的老东家启明创投在投资机构中,属于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,是LP口中的“国内超级头部投资机构”。启明创投在中国的上海,北京,深圳,香港,以及美国的西雅图均设有办公室,旗下管理资金总额超过40亿美元的七期美元基金和五期人民币基金。

 

作为启明创投的前合伙人,张勇在启明的十年里,长期负责清洁技术相关领域投资及管理,主导了包括中持股份(603903.SH)、海兴电力(603556.SH)、上海凯鑫(300899.SZ)、海博思创、地上铁、上海拿森汽车电子等多个项目的投资与再投资。作为VC投资人,张勇和他的团队在启明所投资的全部二十多个项目中,达成了没有任何一个被投项目亏钱,每个项目都保证盈利的成就。

 

如今,当张勇带领着自己的手下大将尹明共同成立了启高资本,面对市场下行的压力,这支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会如何延续过去辉煌的投资业绩?深耕于市场多年的张勇团队投资逻辑又是什么?我们找到了启高资本的创始主管合伙人张勇,请他从投资人的视角,聊聊对环境技术行业的观察与思考。

 

企业要有自己的“独门秘技”

 

《中欧商业评论》(以下简称CBR):您们在环境技术行业有较多的布局,能结合具体案例,讲一下您们的投资逻辑吗?

 

张勇:从整体来看,有宏观和微观双重的基础保障来推动我们寻找好的投资标的。从宏观角度来讲,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是以一定的环境牺牲为代价的,所以积累了较多的环境问题。这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历程都相似,先透支环境,然后需要去改造环境带来的遗留问题,逐渐地过渡到与环境共同发展,再到将来再造环境,反哺环境。

我认为,中国现在处于环境透支过渡到跟环境共存的阶段,因此对于环境技术相关的需求持续井喷。过往为什么那么难投呢?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复杂度,以及过去行业中普遍存在的浑水摸鱼、偷工减料的打法,打着环境的旗号骗补贴等,因此过去对于环境的需求并不是一个看得见的纯刚需,存在着较多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真实需求显现,同时有越来越强的监管体系到位,因此变成一个真实可见的刚需和逐渐规范的市场。

我们投资过上海凯鑫分离技术,在今年6月申报了IPO,这是曾经的被投企业、生态圈伙伴中持水务推荐给我们的。公司专注于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,提供减排降耗和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整体解决方案。物质分离可以把一些原材料、产成品、催化剂物质进行更加好的纯度提高,经济效益更明显。而且因为里面的很多物质进行了分离提纯,尾端产生的污染处理难度就大幅度降低,所以是一个既提升客户经济效益,又能够降低污水处理费用的一家公司,模式也同时能用在后端的污水处理过程中。

 

CBR:您们挑选被投企业时,一定要求对方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吗?

 

张勇需要。在环境产业和工业行业,我觉得企业要有自己的“独门秘技”。但要注意的是,拥有独门秘籍的企业,并不一定就能立足于行业。我觉得企业要能持续提供解决方案,甚至在客户意识到之前,就能提供最适合的技术与最适合的解决方案,这需要拥有对行业深厚的理解。总结一下,环境产业和工业行业,拥有自己的独门技术很重要,但这只是个驱动剂,更重要的是能比客户还要理解客户的需求。

既然了解客户那么重要,为什么还要独门技术的存在?因为挖掘了客户的需求以后,其他公司如果去抄怎么办?没关系,因为我还有自己很独特的技术,能够持续的给客户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解决能力,客户就能跟你这家企业的关系紧密锁住,能确保和客户实现持续性的螺旋式上升,所以能深度理解甚至是引导行业及客户需求,并有很强的持续的技术优势,两点都不可或缺。

 

商学院课本与实际的不同

 

CBR:您们以A轮投资为主,但A轮的企业甚至存在财报不健全的状况,技术发展也尚需时日,如何控制风险?

 

张勇:我们的工作责任是让出资人有持续的经济回报,需要通过被投企业的退出来实现,不管是通过IPO,或是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。两年前我们和中持水务一起投过康泰环保,这家公司做的是污泥脱水和污泥低温干化设备,有30多项污泥处理相关专利。其实污泥脱水设备很多年前都有,在中国的环保产业之乡宜兴有很多企业做污泥脱水这个事,但是没有品质比较好的,尤其是针对工业污水这个领域,很少有公司能达到较好的效果,且设备带有智能功能。

我们投资这家公司的时候,康泰环保已经有近千万的利润,是实现盈利的。在投资的时候,我们需要对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有个清晰的方向。对环境这样的常规行业,我们是要在有千把万盈利后,才会把钱投进去。在投资逻辑方面,从技术而言,这家公司不断与清华大学、江苏省环保产业研究院做技术引进合作,并且还在吸收欧洲的技术,从服务客户需求而言,公司的理念是要与传统污泥处理设备拉开差距,既做到进口品质的污泥处理设备的质量,又能够贴近中国客户的市场需求,适应客户的操作环境,符合我们的投资需求。

我们在投之前,与康泰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接触,看到他们有了一些好的产学研的东西落地,在我们扣扳机的时候,康泰环保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净利润,并且非常好地实现了我们前期对接的资源,拥有足够的消化能力、战略落地能力和商业变现能力。

 

CBR:这与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A轮有所不同,传统意义的A轮会更早。

 

张勇: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。实业从研究到开发,再到产品化及市场变现,有其不可变更的自身发展规律。如何利用好资本的作用,打通产学研的相关环节,提升企业发展的效率,是真正的核心和挑战。中国在相关的诸多方面,特别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工程化、市场化,有无可比拟的优势。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客户需求为此提供了独具优势的基础,工程师红利保障了迭代的实施效率,完备的供应链支撑着持续的商业效率优势。

我也在大学里教书,课本上所定义的A轮、B轮、C轮,其实运用到实际时,结合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,会有所不同。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,这也没有违反所给的定义,因为第一次规模投资就是A轮。我觉得对于制造业投资,需要尽早了解行业,但布局的时候一定要谨慎。所以我们认为合适的制造业A轮,其实处于A轮相对偏后一点。

我们通常是这样的流程:认识公司后,我们先接触。公司可能是我们的被投企业介绍的,或者是我投资圈给我们介绍的,或者在创业大赛上面,因为我们会在环保、新能源大赛上当评委会主席/核心评委,经常能够碰到一些看起来不错的创业者,培育双方的理解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会给创业者提供一些增值服务,等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以后,尤其是获得标杆客户的深度认可后,我们基本上高度确定其未来发展的良好前景,达到我们的投资标准时,我们就会扣动扳机投资。

 

投资前“谈恋爱”的时间久一点

 

CBR:您们很注重投资前与企业的接触。

 

张勇:对,我们一般会提前一两年认识公司,前期“谈恋爱”的时间会久一点。我们在较早的时候接触这些企业,可能企业已经有两三年了,但是我们依然觉得公司还是有点小,暂时投不了。我们会帮着他们做一些规划,给他们介绍产业资源,并且提供建议。在股权结构上,甚至包括公司天使轮融资时,我们也会介绍其他投资机构来看。对于这些公司而言,早期给他们介绍了产业资源,做了一些结构规划建议,然后还引荐了天使投资人,他们对我们的亲近感是很强的。过一年左右这样的时间,企业自己的规模能够达到我们投A轮的标准了,我们可以很快的杀进去。

但是如果不早一点接触,真要到那个时候再出来跟公司谈A轮,一方面,我们没法那么快下定决心投资,另一方面,企业也不会那么快地亲睐我们。所以我们是需要时间去跟这些企业泡的,现在我们手里面有十几个储备项目,也是在过往大概两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积累培养起来的。

关于培养的这些项目,可能经过一年后,我们发现所提供的的资源对方用不上,或者资源方会给到我们反馈说,和这家公司合作,发现对方的项目管能力,沟通能力、技术实力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。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适当后撤一些,对我们来说顶多是浪费了一些精力。但是我们没有把钱投出去,这是最好的控制风险的方式。

虽然我们团队有顶尖的技术大牛,但在这么多细分领域,我们并不觉得每一个都能完全深度了解,所以还是需要合作方和客户给做认证,从而有效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。我们过去投的二十个项目,没有一个项目是亏钱的。为什么我们能做到这一点?因为如果合作方和客户都能够做交叉认证,经过这样的流程考核,公司基本不太可能在我们投资后,业绩反而持续下滑,尤其我们还有投后的各种帮助。我们每年大概看300个BP,实际去现场看的数量大概为1/10,可能抠扳机的又是1/10,实际上也就三四个。

 

CBR:您们有投资一家公司后,对方再切换到其他赛道、或是进行战略转型的情况吗?

 

张勇:很少。 因为我们早接触,谈恋爱时间比较长,所以在恋爱期间,企业有战略有错位等情况时,我们基本上已经会有一个纠偏的过程。因此在我们投之前,基本已经帮大部分企业将整体的战略梳理到位了。

等我们进入后,我希望能进一步帮助企业挖掘效率,在战略细化、战略落地和效率提升这几个维度创造更多的价值。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,需要逐渐进行多次突破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会持续深入,深度介入公司的讨论,但我们不会干涉公司,只是在他们需要的情况下,与他们深度讨论,例如是否要寻找业务延展?怎样进行业务延展?是否要与一些合作伙伴做比较中远期的规划?作为投资方,我们从来不会越位。投资人的定位一个是陪练,而不是自我认知膨胀,认为我们能做企业家做的事情。在不同的投资标的里面都有,但基本上我们持续的能够陪跑,做好企业家的助手。

 

不盲目追求市场热点

 

CBR:在环保方面,新能源汽车、尤其是电池一块非常火,您们有关注吗?

 

张勇:我们投资的风格是不会为了风口而追风口,我们有自己很强的投资逻辑和布局规划,如果这个细分领域我们原来没有做布局,现在一下子变得非常火热了,我们会有意去回避。

电池做为能源的载体,在电力存储和新能源汽车等方向都非常重要。同时,能够获取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数据,对将来实现梯次利用甚为关键。就两三年前起来的一些固态锂电池或是氢能企业,投了以后估值马上翻十倍,但是到后面很难规模化量产,或者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走到产品化阶段。对一些踩准了热点的天使投资人,他们在天使轮投进去,等到A轮或是B轮的时候,马上退出赚差价,这部分收益是很好的。但对VC类的机构投资人而言,还是要从实业角度来进行评估和判断,技术的成熟和产品化需要较长的时间,行业也很难在未来几年有持续快速的增长。投资的切入时间点就要非常小心。另一方面,我们团队一直比较关注进入时的估值,这个账如果算不过来,最后只赚名气,赚不到钱,对我们来说也不愿意。

另一个例子是我们去年初投资的拿森汽车电子A轮。当时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异常火爆,主要集中在感知端和算法端,没有多少投资机构关注执行端的核心零部件。相对于车联网和自动驾驶,我们更认可由汽车电气化和电子化角度切入,并由此建立汽车的数据化和智能化。在此观念推动下,我们当时做了很详尽的产业分析,也跟若干主机厂的决策者进行了访谈沟通,最后投资了我们当时已经跟踪了一年多的拿森汽车电子。公司的业务持续快速发展,供货的主机厂越来越多,今年初的B轮融资非常顺利,若干家知名基金投资了3个多亿。

 

CBR:在您们看来,锂电池成为热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

 

张勇:工业端很多热点确实是有需求在背后支撑的,锂电池其实并不是这一两年内成为热点,在八年前的时候,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锂电池材料相当热了。之所以火起来,一方面是得益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,另一方面就由于电动车的蓬勃发展,确实促进了锂电池行业。

为什么会有泡沫化的因素?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势力,出于不同的目的在快速拉升这个行业。另外因为资源适配的问题,在资本适配方面,市场上的钱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有点过载,大家用钱盲目追求所谓的热点。我觉得洗尽铅华本身是一个有价值的事情,固态锂电池行业肯定值得长期关注。现在资本投入过快、过于集中,有短期泡沫,我们谨慎观察,择机布局。

 

2020年1月3日 15:38